• 1.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
  • 2.他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革命老人。
  • 3.他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
  • 4.苍苍两鬓经过时间的风化已然花白,饱经沧桑的身体也被岁月压弯了腰,一双粗糙而又黝黑的手却向我这个毫无瓜葛的陌生人递来一柄破旧的伞,叮咛我不能着凉,它也许遮不住风雨,却象征着这个社会上少有的温情。
  • 5.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
  • 6.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 7.从此,我们的祖国在饱经沧桑之后,像凤凰般在血与火的涅磐中获得新生!
  • 8.我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
  • 9.视线落在她的脸上,脸上有饱经沧桑的岁月,无意间,竟发现了几根银丝,看着这样的她,我的心好痛啊。
  • 10.他握紧我的手,那饱经沧桑的皱纹里透露出某种不舍和信念,我知道,不能再像个小孩子了,因为,我长大了,就要更加懂事。
  • 11.我们的祖国已经饱经沧桑,中华的复兴需要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孝与悌。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乐于担当!
  • 12.这位老红军一生饱经沧桑。
  • 13.据说,画家以他的婶婶作他画中的模特,她的面容饱经沧桑却不失坚定。
  • 14.显然,埃及是一个极其动荡不安的国度,它饱经沧桑,却数度东山再起。难能可贵的是,埃及经济从未跌破过零增长。
  • 15.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成了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成了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
  • 16.爷爷的一生饱经沧桑。
  • 17.尽管已经饱经沧桑,它的遗迹仍能为我们打开一道通往史前世界的窗口并且守护着4500多年前的那些神秘往事。
  • 18.如今的它,早已生锈,自行车的链子被岁月折磨的饱经沧桑,锈迹斑斑的车架,仿佛在倾诉时间流逝之快。
  • 19.他过去饱经沧桑,但现在决心要干一番成就。
  • 20.是她那在秋风中颤拌的白发,是她那饱经沧桑的脸,母亲似乎总是在劳作,一刻不停地劳作,在那不远处的那块贫瘠的土地上,佝偻着腰,挥舞着锄头,一点点收获着她的汗水。
  • 21.尽管过去饱经沧桑,但规则仍然有积极的作用。
  • 22.我至今仍记得主人父亲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那时的表情俨然不像是一位古稀之年的当朝之君。
  • 23.在她离开不久,一位和她一样饱经沧桑的老奶奶默默的埋葬了她。
  • 24.漆纹裂而不糠,仿古旧而不脏,几可乱真,给人以饱经沧桑后自然形成之感。
  • 25.饱经沧桑的20世纪仅剩下几个春秋,人类即将跨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
  • 26.青年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力量,老年人的美丽之处是饱经沧桑。
  • 27.近代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
  • 28.他们的宗旨是让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堡重现昔日的辉煌。
  • 29.这个老犯人同那些饱经沧桑的人一样,他的谈话里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启示和有价值的知识,但却毫不自夸自负,这个不幸的人从不提及他伤心事。
  • 30.你在我心中,是一位德高望,知识渊博、饱经沧桑的老人。
  • 31.在他自己的事业饱经沧桑的过程中,他的派系不但保存下来,甚至还壮大了。
  • 32.春是一位充满希望,青春活力的少女,夏是一位热情扬溢,魅力四射的姑娘,秋是一位温和柔细,成熟内敛的阿姨,冬是一位饱经沧桑,严厉冷峻的老人。
  • 33.老人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色暗淡无光,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他的脸象树皮一样粗糙。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
  • 34.傍晚时分,天边被涂成了金黄色,夕阳的余晖洒在树上,被树叶筛得斑斑驳驳,似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 35.自从童年时起卡尔就一直是一个被命运跑踢来踢去的球,饱经沧桑。
  • 36.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生饱经沧桑。
  • 37.“噢,正如那天夏多勒诺所告诉您的,这一切只是一部家庭历史,”马西米兰说道,“像您这样名利双收,饱经沧桑的人,对于这种琐碎的事情是不会有多大兴趣的,但我们的确有过极悲惨的遭遇。”。
  • 38.我们伟大的祖国背靠着世界屋脊自西向东,俯瞰着浩瀚的太平洋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示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面孔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 39.趁他修包时我仔细地打量着他,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 40.命运永远都那么无情,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更多的影子了,那布满老茧的双手,那饱经沧桑的面庞,倔强的他,不甘示弱的他,他是我无法用任何语言所诠释的,华丽不是和他,朴实无华吧。

关于造句网

造句,是我们从开始上学后就会接触到的一个定义,准确的说就是用指定的词语来组织句子。现在是小学和初中语文科目会涉及的知识面之一。各位小学生和初中生网友如果遇到了自己不能掌握的成语,在造句的时候就可以查询我们给出的例句当作参考,我们不鼓励大家直接照搬原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触类旁通,最终达到学习进步的目的。

2008-2015 走啦网 版权所有